朋友发给我几张截图,询问我对《韩江丝竹》书中的一些表述和观点的看法。兹摘录《韩江丝竹》的部分文字,结合我手头的一些文字资料,浅析于下:
肇庆音乐学院何瑞梅博士分享了宋瑾先生的论文《音乐表演——当传统遭遇现代》①,拜读再三,受益!该文从音律、节律、音色、做乐、气质等五方面论述了学界和社会的热门话题——音乐表演传统遭遇现代。在中国音乐教育、表演取得历史性进展、传统遭遇现代,这的确是一个乐界需要直面,深入思考的话题。
客家筝2019年被评为市级非遗项目,其保护单位是梅州市文化馆。
岭南是南派古筝的福地。潮州筝历史最长,清末民初就形成了以洪派臣、李嘉听为始祖,以潮安、澄海为传承地的两大潮州筝主流筝派;客家筝始于何育斋,成于罗九香,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发祥地为大埔;广府筝是岭南三大筝派中的后起之秀,1955年刘天一的《纺织忙》,开创了粤乐筝独奏的先河。潮州筝、客家筝、广府三大筝派的形成分别脱胎于潮州弦诗乐、客家汉乐、广东音乐,与戏曲、方言、民俗文化息息相关。
我是业医四十三年的中医师,“三无”业余筝人(无学历、无文凭、无职称),自嘲为不务正业的筝痴。1994年起,我在《秦筝》主编周延甲教授的鼓励下向《秦筝》投稿,先后发表《高哲睿传略》《高哲睿.五律诗一首》《略谈秦筝的以韵补声》《活五调弹奏一得》等文章。这些文章是先父的生平传记和遗稿整理,我只是个二传手。
12月2日至3日晚,浙江音乐学院大剧院内金碧辉煌,筝星闪耀!一场筝音交织、古今碰撞的视听盛宴——《翡翠》古筝跨界融合作品音乐会(剧场版)连续两晚在这里精彩上演。这是继11月26日晚,浙江音乐学院翡翠筝团在长沙音乐厅上演的湖南民族乐团“金色绽放”系列音乐会同名音乐会版的全新亮相。翡翠筝团的青年古筝演奏家们用流畅娴熟的技艺,和着现代科技的光影向观众们展示了中国古老又极具代表性的乐器——古筝的魅力。
曹正先生1962年来潮汕采风,与先父结下金兰交,自此南北筝人,鱼雁往来,研筝乐,议世事,留下很多珍贵书信和手稿,兹摘录几则于下。
廿一离家七九回。青年郭鹰,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登陆上海滩,也带来流畅、华丽、旖旎委婉的潮州筝乐。
作为当代筝乐界的领军人物,正值壮年的王中山集演奏、教育、创作于一身,已经走过50年筝乐艺术的历程。其间他不断进取,硕果累累,也因此赢得多项荣誉: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会长、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北京市“长城学者”“中国杰出民乐演奏家”、民乐表演专业首批博士生导师、“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中宣部、人社部、中国文联授予)。2022年11月2日,王中山受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华乐讲坛”之邀,以“讲述者”身份作了题为《中华文化视野下的筝乐之美及传承与发展》学术报告。他精心准备了PPT,但现场却是脱稿而谈,在既定的大小标题之内,“随意”发散开来,很跳跃,很放达,但他总能适时地把已经放出去很远的思想的“风筝”稳稳地拉回到自己想要的位置上来。讲座近三个小时,王老师说、唱、弹一样不落,全方位展示了他幽默有趣、朴实健谈的一面。我在想,这些好的禀赋完全是来自于天赋吗?还是跟他后天的成长经历有关?他是怎样走到今天的?他的成功跟别人有什么异同?
“以韵补声”是潮州筝家高哲睿先生的首倡定论,《略谈秦筝的以韵补声》(以下简称《略》)是高哲睿先生的力作。高哲睿先生为何提出“以韵补声”?《略》文是怎样写成的,下面让我们透过高哲睿、曹正二位筝家遗下的书信、文稿,寻找那段不为人知的筝乐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