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爱好者
学校严格落实国家文化和旅游部相关政策及要求,以服务社会、普及艺术教育、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培养艺术后备人才为己任,始终遵循艺术教育发展规律,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王帅 x 邓翊群 x 任洲洋古筝独奏音乐会即将上演
首届西安筝乐艺术周暨第二届“朱雀杯”全国古筝总展演将于2025年9月20-22日在西安音乐学院盛大举行。本次活动聚焦中国筝乐艺术文化发展,通过搭建高规格的古筝展演与学习平台,汇聚全国古筝领域顶尖专家学者、演奏家、行业同仁及筝乐爱好者,共同探讨筝乐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活动涵盖总展演评比、新品发布会、名家讲坛、名家名曲音乐会、古筝专业研讨会等多元形式,旨在推动古筝艺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金秋激昂启盛典,筝韵悠扬谱新篇。首届西安筝乐艺术周暨第二届“朱雀杯”全国古筝总展演于9月20日上午在西安音乐学院学术厅开幕。西安音乐学院副院长仲廷虎、中国乐器协会专职副理事长孙瑞勇与全国十一所音乐学院的评审成员出席了开幕式。本次活动由中国乐器协会与西安音乐学院联合主办,旨在共同搭建高水平、专业化、开放性的交流平台,推动中国古筝艺术的传承、创新与繁荣发展。
基本功线上课程开始报名
9月20日,由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主办、浙江音乐学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民乐优秀青年人才培养与推广计划研修班在浙江音乐学院正式拉开帷幕。本次研修班旨在发掘和培养中国民乐领域的优秀青年人才,推动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创新,促进民乐事业的繁荣发展。
《秋夜思》原名《情愫》,是周煜国老师应尹群女士委约,在1994年以陕西地方戏曲音乐及西安鼓乐为素材,采用较为现代的创作手法与古筝演奏技巧相结合,创作的一首具有写意风格的精致的古筝作品。1996年在第三届中国古筝学术交流会上,由尹群女士首演,得到了筝界专家和与会代表的认可和喜爱,重新修订后更名为《秋夜思》。
古筝,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音色清亮,表现力丰富,是中国最独特的民族乐器之一。2023年1月7日,王中山将再临西安音乐厅,参演第21届西安国际音乐节。届时他将携钢琴家计璐、笛箫演奏家黄佳庆、打击乐手郑瑀,共同呈现一台精妙的国乐演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党的二十大以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古筝艺术,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促进古筝艺术的交流与发展,展示古筝艺术教育成果,首届西安筝乐艺术周暨第二届“朱雀杯”全国古筝展演活动已于2025年6月盛大启动。
继“乐语筝言”在全国30城巡演后,刘乐带着全新的主题“爱的筝言”,以爱之名向乐迷们传递他新的音乐感悟。本次巡演首次以“爱”这一永恒主题作为精神要义,多首体现“情爱”、“亲爱”、“挚爱”、“大爱”的筝乐作品,将从不同的时间、空间,不同的故事、语言来呈现音乐中爱的力量。
王中山与两位兄长——曲胡演奏家王中喜、三弦演奏家王中华,并称“中州三杰”。三兄弟自幼浸润于河南民间音乐,此次同台,将再现中原“弦索乐”的原始魅力。
星河璀璨映七夕,丝竹悠扬入梦来。8月29日,由福建省音乐家协会古筝专业委员会、爱娟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浪漫七夕,琴弦逸梦”筝·箜篌专场音乐会,用传统器乐的雅致之音,奏响浪漫七夕之夜。
一觉醒来,打开微信,张奇先生《听随感》映入我的眼帘,拜读先生短文,受益!
在近日举行的哈萨克斯坦“中国旅游年”开幕式上,青年演奏家、国家二级演奏员、我校音乐学院器乐系主任谢涛副教授古筝弦动,一曲《高山流水》令现场观众屏息沉醉。“丝绸之路是用音乐铺成的,在‘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我用浙派筝韵来表达中国人对友谊的最高理想。”谢涛说,“当看到外国观众在最后一个泛音落下时眼中闪动的光,我知道他们懂了。”
本次活动聚焦中国筝乐艺术文化发展,通过搭建民族音乐传播与学习平台,为筝乐艺术的交流互动、学习提升创造良好条件,推动其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艺术基金(英文名称为 China National Arts Fund,英文缩写为 CNAF)于 2013 年12月正式成立,旨在繁荣艺术创作,培养艺术人才,打造和推广精品力作,推进艺术事业健康发展的公益性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的资金,主要来自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同时依法接受国内外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捐赠。国家艺术基金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尊重艺术规律,鼓励探索与创新,倡导诚信与包容,坚持“面向社会、公开透明、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工作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