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阎爱华教授讲授江南丝竹演奏人才培训项目第十课:《江苏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2025年8月29日下午,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民乐系原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阎爱华教授,为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艺术人才培训项目“江南丝竹演奏人才培训”讲授第十课《江苏古筝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阎爱华教授以严谨而生动的方式,详细梳理了江苏古筝艺术的历史渊源、流派特色及当代发展概貌。



阎教授从个人艺术成长经历出发,结合音乐感悟赏析、江南韵味合奏视频展示、学员上台演奏与针对性指导,以及“筝歌”创作过程的分享,阐述了江南丝竹音乐的风格特点。她强调南北音乐融合的重要意义,并分享了“教学相长”“忘掉自己是谁的学生,一字之师也是老师”“我们都是社会的学生”等育人理念。她指出,音乐滋养心灵,带来满足与幸福;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离不开热爱民乐并持续精进技艺的人群。无论取得何种成就,都应当回归初心,静心专注事业,抵御外界干扰。她还提到早期民乐教材体系存在不够完善的方面,呼吁学员思考如何在前人基础上更好地建设教材、培养优秀演奏人才。



在进一步的讲解中,阎教授回顾了江苏古筝演奏专业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结合自身开创五线谱教学方法的经验,分享了带学生走访名家、与作曲家直接交流的教学实践,并以学生任洁(金钟奖、文华奖第一名获得者)的成长经历为例,阐释了培养古筝精英人才的路径与方法。她提出,面对面的交流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在教学中必须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以提升其艺术修养;同时,应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戏曲音乐,以加深对传统母体的理解。阎教授强调,艺术成功的道路贵在执着,选材与态度同等重要。她进一步以“有、准、妙、深”四字总结艺术表现的本质内涵,并现场展示了自编线谱教材、现代技法练习曲及《筝歌》等教学成果。



课程的最后,阎教授通过推荐学生沈晖的硕士论文《关于当代中国古筝“扬州现象”的几点思考》,展示早期扬州交流会的珍贵照片,回顾参与录制《古韵心声》古筝演奏专辑的经历以及回顾对外交流的故事等,进一步阐述了社会教育对古筝事业的重要意义。

本次课程不仅是阎教授个人艺术经验的深度分享,也是阎教授对江苏古筝艺术源流的探索思考成果。阎教授通过个人演奏艺术追求、学术研究与教学理念的回顾,展示了江苏古筝艺术在历史传承与当代发展中的重要贡献。


评论0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