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弦一动,四海倾情。2025年12月13日晚,由中国古筝领军人物、“筝坛圣手”王中山领衔,携手曲胡演奏家王中喜、三弦演奏家王中华、钢琴家计璐、打击乐演奏家郑瑀,共同带来一场跨越传统与现代的民乐盛宴。
演出信息
敦煌国乐“望故乡2025”
王中山古筝音乐会
古筝:王中山
曲胡:王中喜
三弦:王中华
钢琴:计璐
打击乐:郑瑀
-演出时间-
2025年12月13日
周六 19:30
-演出曲目-
渔舟唱晚 苏武思乡 河南小曲
韵三阙 大起板 高山流水
闹元宵 贺春辞 十八板 望故乡
(以当日为准)
-票价-
¥180 280 380 480 680 880
-购票-
*本场演出1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1米以上儿童凭票入场。
本场音乐会以“望故乡”为主题,既有《渔舟唱晚》《高山流水》等经典名曲婉转流淌,也有《闹元宵》《大起板》等民间乐曲欢腾热烈,更特别呈现王中山创作的《望故乡》《韵三阙》等现代佳作。
音乐会上,您不仅将欣赏到王中山先生的古筝独奏,还有民乐“王氏三杰”——古筝演奏家王中山、曲胡演奏家王中喜、三弦演奏家王中华的同台献艺。古筝与钢琴、三弦、曲胡、打击乐展开多元“对话”,展现民族音乐的丰富层次与时代气息。
曲目介绍
1.《渔舟唱晚》河南古曲 娄树华传谱
古筝:王中山
《渔舟唱晚》是中国古筝最具影响力的经典名曲。作品意趣高雅,古风浓郁,不但具有庄重淡泊的文人气质,同时又有清新自然的山野之风。曲名取自唐朝王勃的《滕王阁序》:“渔舟唱晚,响彻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之句。乐曲以歌唱性的旋律,生动地表现出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舟晚归的美好情景,形象地描绘出一幅“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优美画卷,表现了人们对美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作者期望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美好愿景。
2.《苏武思乡》河南筝曲
古筝:王中山
《苏武思乡》是著名的河南筝曲,是“板头曲”中流传较广的乐曲之一。乐曲取材于汉朝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始终坚贞不屈、忠汉不移的著名故事。苏武在北海牧羊期间,历尽千辛万苦,却始终坚守气节,每当思念故国与亲人之时,便更坚定了民族气节与必胜的信心。旋律深沉、抑郁,节奏由迟缓渐趋明朗,继而愤慨激昂,刻画出苏武大义凛然的高大民族气概形象。
3.《河南小曲》刘明源作曲 王中山改编
古筝:王中山
钢琴:计璐
《河南小曲》原是刘明源先生以河南曲剧音调为素材创作的一首著名二胡曲,它以清新的旋律、浓郁的地方风味和丰富的演奏手法,生动地表现了河南人民对家乡的赞美和主人翁的自豪感。移植为筝曲后,充分发挥了河南筝的演奏技巧,风格更加浓郁,增强了乐曲的感染力。
4.《韵三阙》王中山作曲
古筝:王中山
曲胡:王中喜
三弦:王中华
乐曲音乐素材来源于河南曲剧《哭书韵》的唱腔音乐,旋律哀婉动情,跌宕起伏,感人至深。作品以悲怆而又深情的音调,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怀念,以及对过往旧事的无限哀思。在这首乐曲中,古筝、三弦、曲胡相互依托又各自成章,充分展现了中州戏曲音乐抒情、奔放的特点,尤其三件乐器在音色的搭配上,新颖而又别致,增添了地方音乐的魅力。
5.《大起板》河南乐曲
古筝:王中山
曲胡:王中喜
三弦:王中华
打击乐:郑瑀
河南板头曲是说唱曲种“河南大调曲子”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开唱之前演奏的器乐曲,类似戏曲的开场锣鼓吹打。原曲为河南戏曲音乐曲牌,常用于开场曲,用以渲染气氛。具有欢快热烈活泼的情绪。全曲以浓郁的地方风格,通过板胡和古筝不同力度的对比,突出了热烈奔放,泼辣激情的音乐个性。乐曲结构精练,旋律明快,音乐情绪泼辣开放,力度强弱对比夸张,在保持原曲中热烈欢快的明朗特点时,增添了诙谐风趣的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
6.《高山流水》河南筝曲
古筝:王中山
三弦:王中华
这是一首流传甚广的浙派古筝名曲,乐曲音韵古朴,格调高雅,情景交融,引人入胜。全区分为两部分,前半部用古筝的“大撮”技法表现了高山的巍峨雄峻,后半部“花指”技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形态:时而溪流淙淙,时而奔腾飞泻。此曲充分抒发了古人对大自然的眷恋和热爱,并借由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佳话,表达了人们对友情的珍惜和渴望。
7.《闹元宵》曹东扶作曲 王中山编曲
古筝:王中山
钢琴:计璐
打击乐:郑瑀
河南筝曲代表作之一,原由曹东扶先生于1956年创作,本次演出采用王中山改编的新版。闹元宵本是中国传统的民俗活动,起源于汉朝。该曲融汇了河南的豫剧、曲剧、越调等地方戏曲素材,曲调活泼谐谑、跌宕起伏,并与独特的古筝演奏技巧结合起来,以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描绘出一幅“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京都元夕》元好问)的人们欢度元宵佳节的热闹场景。
8.《贺春辞》河南大调曲
古筝:王中山
三弦:王中华
中胡:王中喜
《贺春辞》是一首富有诗意的古筝曲目,常用于庆祝新春佳节,表达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和对春天的喜悦之情。以其明快的节奏和欢快的旋律,成为新春佳节中深受喜爱的曲目。运用滑音、泛音等技巧,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9.《十八板》河南民间乐曲
三弦:王中华
古筝:王中山
《十八板》原为中原地区的民间曲牌,后逐渐发展为独立的器乐曲。其名称中的“十八板”指乐曲由18个基本乐句(板式)构成,是传统音乐中常见的结构形式。该曲在北方地区、特别是河南一带流传较广,常见于三弦、琵琶、古筝等乐器的独奏或合奏版本。乐曲既有欢快热烈的段落,也有抒情婉转的片段,展现民间生活的多样情感。作为传统曲牌音乐的典型代表,《十八板》体现了中国民间音乐的创作智慧和审美趣味。
10.《望故乡》王中山作曲
古筝:王中山
钢琴:计璐
打击乐:郑瑀
《望故乡》是王中山先生根据其于2006年创作完成的古筝与交响乐协奏曲《雪梅祭》,重新整理加工而成的一首筝与钢琴协奏曲。乐曲音乐素材取自河南豫剧的某些唱腔及过场音乐。作者在不改变古筝传统五声音阶排列的情况下,试图通过左手按压实现多次转调,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二八”、“流水”等板腔体音乐的精神实质;特别是巧妙运用河南筝派独有的小颤、游摇等技法,深切表达出了游子思乡的真挚情感和河南音乐淳厚浓郁的地方风格。仿佛痛彻心肺的思乡情,就在白发老娘的皱纹里、就在古筝的揉按间融化开来,让人闻之动容、难以释怀。
演出阵容介绍
王中山 古筝
中国当代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乐系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会长,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社会音乐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会长。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古筝主课课程负责人,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奖者,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北京市“长城学者”,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中国弹拨乐表演艺术”教学团队学科带头人,并获“中国杰出民乐演奏家”光荣称号。
在古筝演奏方面,王中山先生有着鲜明的个性特征。他的音乐表现细腻、传神,音色柔美而亮丽,善于用情绪化的音乐语言表达理性化的思维。曾获国际中国民族器乐独奏大赛古筝第一名。他举重若轻的弹奏技巧、飘逸洒脱的“王者风范”令人瞩目,被誉为“筝坛圣手”、“中国古筝艺术领军人物。”
在古筝技法开拓方面,他有许多新的创意并付诸实践,如在1986年中国第一届古筝学术交流会上,他创造性地运用轮指技法、并在中国筝上率先使用左手内戴四个义甲的形式进行演奏,丰富和增强了古筝双手演奏技能;开发和发展了多指摇和左手摇指,令古筝面貌为之一新。目前,这些新的演奏形式在中国艺术院校的古筝专业中已经得到广泛推广,显示出这些新技法的广阔前景和勃勃生机。
在古筝创作方面,他为国家核心刊物撰写文章多篇,创作和改编许多古筝独奏、重奏、合奏乐曲,部分作品被列为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艺术院校古筝专业的教学曲目,以及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考级机构的高级曲目。中国最权威的民族器乐大赛如:文化部主办的“文华奖”、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金钟奖”、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民乐大赛等,把他的部分作品作为这些权威赛事的规定曲目。
在古筝教学方面,成果显著,其学生多人在文化部、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举办的国内及国际顶级专业比赛中屡获殊荣,倍受关注。培养出的部分优秀学生已成为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民族乐团、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等国家级艺术院团的古筝演奏家和专家教授。
作为当代中国古筝艺术的集大成者,在教学之余,他还参加中央电视台等机构主办的各种大型演出活动,并在数十部全国有影响的影视剧中配乐。先后出版了《王中山古筝曲集》等书籍和音像制品,发行了多张个人独奏专辑和数十张教学光盘。曾出访东南亚及欧美等国家,大力推广古筝艺术。在国内外近百个大中型城市,先后举办了数百场个人独奏音乐会和学术讲座。作为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和最受欢迎的古筝艺术家之一,他迄今保持着古筝演奏家有史以来举办独奏音乐会最多的纪录。
对于他的艺术成就,《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海内外报刊杂志都给予了采访和介绍。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宣传媒介,也多次播放他创作演奏的《溟山》、《云岭音画》等乐曲,并作专题介绍。他的艺术作品已被选入《国乐精粹》、艺术成就也已被选入《中国当代音乐界名人大辞典》。
王中喜 曲胡
出生于1963年,蒙古族男性国家一级演奏员,他在1985年毕业于南阳戏校后,加入了南阳曲剧团,并一直在该单位工作至现在。王中喜现任曲剧团的乐队首席曲胡兼唱腔设计工作。他的曲胡演奏风格以粗犷豪放且富于激情的演奏著称,手法娴熟、韵味纯正,音色优美,被认为是业内有代表性的曲胡演奏者之一。
在他的艺术生涯中,王中喜获得了多项荣誉和奖项。其中包括:2007年应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的邀请参与了“春之韵”音乐晚会;2008年和2009年两次受中央电视台CCTV音乐频道的邀请,参与“正月正迎新春民族音乐会”,并与多位国内知名演奏家同台献艺;2010年应中国音乐学院的邀请前往北京开设讲座和学术交流;2012年在第五届河南省专业声乐、器乐大赛中获得“文华奖”器乐院团组金奖;2014年参加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弓弦艺术节,并在多个场合演奏;2015年获得第六届河南省专业声乐、器乐大赛“文华奖”器乐院团组银奖第一名;2017年被中国音乐学院国家艺术基金“二胡表演艺术人才培养”项目组聘为授课教师;2018年在河南省“天中杯”黄河戏剧节中担任唱腔设计和曲胡伴奏,并获得两项奖励;2018年10月在第七届河南省专业声乐、器乐大赛中获得“文华奖”暨第四届河南省音乐“金钟奖”综合组——器乐地方戏主奏乐器金奖第一名;2018年应日本株式会社的邀请参与了在日本举行的庆祝活动;2018年再次受邀参加中国戏曲学院中国弓弦艺术中心在北京举办的第七届弓弦艺术节,并演奏了多首曲目。
此外,王中喜还与其他两位兄弟王中山和王中华组成了一个著名的三重奏,被称为乐坛上的“中州三杰”。
王中华 三弦
蒙古族。1965年出生于河南南阳。河南省曲剧团著名三弦演奏家,毕业于河南省艺术学校(现河南省职业艺术学院)。自幼学习三弦,师从南阳当地三弦名家贾宏玉、王震甲、徐守中等民间艺人,深得南阳大调曲子及河南板头曲之精髓。
1983年进入南阳曲剧团工作,1993年调入河南省曲剧团。1987年——989年,与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胡希华合作录制、并由中国唱片社出版发行了《李豁子离婚》《李豁子再婚》《李豁子开店》《李豁子哭坟》《李豁子告状》《马胡伦换妻》等一系列唱片。1994年、2010年两度赴台交流演出,并应邀在台湾艺术大学中国音乐学系举行专题讲座。2007年,应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狮城华乐团邀请,举办“中原三杰——王中喜、王中华、王中山专场音乐会”。2016年,应河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邀请,赴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巡讲。同年,应邀参加在河南郑州举办的中原弦索人才培养系列讲学活动。
从艺四十余年来,其参与录制的大量剧目均获得不少奖项:《阿Q》《王宝钏》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程婴救孤》获全国第七届艺术节金奖、五个一工程奖、国家精品工程奖、国家艺术基金奖。《九品巡按》获得河南省戏曲大赛一等奖。《香魂女》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文化部2008—2009精品工程奖,2010年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本人及乐队获得第五、六、七、九届“河南省戏曲大赛”伴奏奖。2010年获得河南省青年演员大赛伴奏奖。2012年获得第五届黄河戏剧节伴奏奖。
计璐 钢琴
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钢琴艺术指导,曾获中国音乐金钟奖钢琴专业青年组优秀奖,中国音乐金钟奖古筝比赛金奖伴奏。香港国际音乐节钢琴比赛专业组二等奖,韩国大邱世界音乐剧节组委会最高奖项——DIMF特别大奖。2008年受邀参与著名音乐人三宝原创音乐剧---《蝶》,担任键盘手,并进行全球巡演;受邀与《妈妈咪呀》原版艺术指导Mike合作,担任《妈妈咪呀》音乐剧中文版艺术指导;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合作参与著名作曲家、指挥家---潘德列斯基--演出季,任钢琴演奏和celesta演奏;多年来一直参加北京市惠民系列演出暨中山音乐堂打开艺术之门系列音乐会的演出;多次受邀与国内外知名乐团合作演出,并与中国三大男高音合作专场演出;多年来,活跃于国内外重要音乐会及重大比赛中,连续两届参加中国最高等级赛事——金钟奖,参与指导的选手均获得优异成绩;近十年来,随王中山教授在国内外进行古筝专场音乐会巡演多达百场以上,受到好评。
郑瑀 打击乐
著名青年打击乐演奏家,国家二级演奏员,文华奖获得者,PAS(中国)国际打击乐艺术协会理事,日本大坂国际音乐比赛最高奖获得者,2024 春节联欢晚会表演嘉宾。
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外聘教师,ASteman代言人。北京大学民乐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民乐团特聘专家。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先后师从中国著名打击乐演奏家,教育家方国庆,焦山林,王以东教授。曾参于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元宵节晚会,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电影《芳华》游戏《王者荣耀》电视栏目《声生不息》《我是歌手》等节目录音录制。先后在全国各地举办《我要从南走到北》《鼓乐达人》《敲开心》打击乐独奏音乐会。其代表作品有《星雨》《瑰丽丛林》《登龙门》《雄武》等。他是世界首位用手碟与交响乐团和民族管弦乐团合作协奏曲的演奏家。合作乐团有: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广东民族乐团、澳门中乐团等。先后出访美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法国等20余个国家。得到了国内外专业人士和广大观众的高度赞扬。
评论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