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研讨会,来了很多海内外的古琴家,所以,我借这个机会,谈谈当代文化背景下潮州古琴复兴的现状和思考。
我亲身感受潮汕古琴,始于2018年7月13日,在广州观看了潮汕三琴家林锐翰、高桂荣、廖瑞坤的《太古弦诗》古琴音乐会,由潮州弦诗乐“移植”的琴曲《寒鸦戏水》《景春罗》《昭君怨》《莲》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随后我采访了郑邦亮先生、杜标泉先生和高桂荣,了解汕头古琴的过去现状,蒙《中国民乐》白小琪社长的推荐,发表《承潮乐之根,塑古琴之魂》的专题文章。
潮州古琴在潮地有历史,有故事,清末民初涌现出洪派臣等一代潮乐、古琴大师。随着时代变迁,潮汕古琴辉煌不再,一度仅剩下历史符号,所幸得古琴申遗成功之春风,乡贤郑邦亮先生不遗余力,在潮汕推广古琴十数年,使古琴文化渐为人知,学习和关注古琴的人越来越多。
龚一先生明确指出:”古琴应该从热度走向深度!”这是值得琴人深入思考的话题。
一、潮州古琴的复兴,路在何方?
1.从潮州音乐寻根淘金
潮州音乐在汕头非常普及,民间乐社星罗棋布,从潮乐寻根淘金,应是潮汕琴人的努力方向。希望更多的琴人研习潮乐,寻潮乐之根,奏古雅之韵;琴人要与潮州音乐的理论家、作曲家、演奏家结合,通过理论研究,探索潮州古琴发展的思路和方向;编配弦诗琴曲,丰富古琴的表现形式。
2.要重视琴外功夫
“二四谱”是最古老的乐谱,有源自古琴之说。“工尺谱”与“二四谱”都强调读谱生韵,故一代潮乐宗师杨广泉先生有“韵随腔,不随音”之名论,声腔化也是潮州乐人的追求!对于有更高艺术追求的琴人,要在地方语言、戏剧、潮剧、民俗中感悟潮味,精研古乐谱,弹清音雅韵。
琴人要重视琴外功夫!从古典文学、诗词中吸取丰富营养,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琴人要耐得住寂寞,不能贪多图快,更不能贪大好功,要在“精”、“深”二字下功夫。
3.脱胎与重塑
借鉴潮州筝转型的成功经验。历史上,潮州筝并非独奏乐器,而是依附于潮州弦诗乐、细乐之中。音乐生态呈自流自放之势。清末民初以来,以洪派臣、李嘉听为鼻祖的几代筝人不甘寂寞,以弦诗乐、细乐为本,大胆创新,使潮州筝以鲜明的个性从弦诗乐、细乐脱胎而出,成为当今潮州音乐中最有影响的乐种。其成功之道,在于”脱胎”和”重塑”四字,潮汕琴人可以从潮筝成功转型得到有益的启示。
4.从弦诗乐入琴,编配创新琴曲
以经典弦诗入琴,编创琴曲,是拓展潮汕古琴深度的重要举措,董诗举先生的《福德词》、黄德欣先生的《莲》、高桂荣的《寒鸦戏水》等作品都在弦诗入琴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郑相明先生的管、琴、潮腔《留衣情》更是潮州音乐守正创新的力作。
二、问题
1.创编琴曲要姓潮
弦诗入乐有创意,有成绩,也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有些创编作品,植入一些与经典乐曲风不符的乐段,犹如身穿华装的农夫胸前戴着绚丽的红领带,不伦不类。刘德海潮先生说得好,潮乐原汁原味就很好,学院派往前一步,要做的是“锦上添花”,而不是“画蛇添足”,要让人听起来还是潮州音乐。在潮州音乐面前,我们不敢谈创新!刘大师说的是学院派对潮州音乐的传承和创新,但对潮汕琴曲的创编非常受益。我认为,源于弦诗乐的琴曲要姓“潮”,要彰显乡音潮韵。编创琴曲不要窜味,更不要给经典名曲动外科手术!
2.重视潮乐的调、韵、律、缭舵,修炼左手功夫
古琴”移植”弦诗,不可驾轻就熟,切忌以弦诗的句逗,植入古琴指法,名为琴曲,实为弦诗乐之翻版。
乐师要重视对潮乐调、韵、律、缭舵: 对潮州音乐的”三”和“六”的”准”与”变要心中有底,特别是活五调的“五”,习琴者要学会唱,唱出腔韵,才能在琴上得心应手地奏出“五”味。技法上,我发现有的老师下滑音太重,或弹成死五,建议琴人要利用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多与潮乐乐师交流,修炼左手功夫。
3. 重视乐曲的情绪表达
潮州弦诗乐很多是标题音乐,每一曲都要有特定的情绪表达。
如《寒鸦戏水》突出一个“戏”;《昭君怨》突出一个“怨”字;《活五·柳青娘》突出一个“悲”,在此基础上运用相应技法,表达乐曲的特定情绪和意境。
愿潮汕琴人,脚踏实地,开拓进取,为古老的潮州音乐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希望若干年后,一个具有地方特点的古琴学派——“潮汕琴派”出现在岭南之东!
评论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