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琴之夜”音乐会品评与反思读后感(作者:高百坚)
高百坚
01-21
读了孙晨荟先生《七弦寄深意,琴乐历千年,知向谁边?——“古琴之夜”音乐会品评与反思》,受益!
-
儒雅脱俗·清新亮丽 ——谈潮乐合唱诗剧《儒风开海峤》的音乐创作
国筝文化
01-20
由汕头市艺术研究室创作的潮乐合唱诗剧《儒风开海峤》于2023年2月12晚在汕头市龙湖区翰苑剧场成功首演,应群众要求,于3月17晚在广东潮剧院慧如剧场再次上演,屡获好评。
-
论文推介|彭丽颖:东亚及越南类筝乐器的传承、演变和发展
国筝文化
01-11
亚洲多国的类筝乐器均属于齐特(Zither)类乐器,与中国有着深厚的历史和地理联系。古筝、日本筝、伽倻琴、蒙古筝和越南筝等乐器,最初都源于中国,但受到所属国的文化影响,逐渐发展出各自特色。本文通过文史研究、田野调查、比较、演奏实践等方法,分析比较这些乐器的形制、演奏法和音乐特色,探讨其传承、演变和发展,进而探索亚洲传统音乐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
焕发筝乐N种可能,有支乐团叫翡翠!(作者:谷宇飞)
国筝文化
01-09
1月5日晚,“锦上翡翠·弦韵和鸣”浙江音乐学院翡翠筝团专场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小剧场上演。当晚演出精选了十首代表性的筝乐佳作,展示了乐团自2008年成立以来的艺术探索和创新成果,绽放出独属于“翡翠”的五色弦音。
-
“潮音筝韵·贾晓莉古筝专场音乐会”随感(作者:高百坚)
高百坚
12-10
11月30日在温岭大剧院上演了“潮音筝韵·贾晓莉古筝专场音乐会”,其中三首潮州乐曲极堪注目。
-
竖弹古筝是民乐“创新”还是“流量”密码?
国筝文化
12-03
近日,一张图片刷屏古筝圈,想必不少筝友已经看过。图片说明:此次某主办方的教学活动,课上并非以“竖筝”为教学,而仅仅是让在场的学员体验一下古筝竖起来“演奏”的感觉如何。同时,为后期配合短视频博主的户外剧情拍摄,进行一下排练。
-
《留衣情》与 潮州音乐的守正创新(作者:高百坚)
高百坚
10-24
文化学者,潮乐、潮剧名家和海、内外琴家将聚首汕头,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纪念韩文公为主题的活动。
-
硕博专才走访民间乐社(作者:高百坚)
高百坚
07-15
七月十日,中国音乐学院古筝专业硕博采风团在汕头市音协主席、汕头潮筝分会林乔会长的陪同下来到位于澄海程洋岗的郑映梅源流潮艺苑交流琴艺。
-
也谈音乐表演——当传统遭遇现代(作者:高百坚)
高百坚
06-07
肇庆音乐学院何瑞梅博士分享了宋瑾先生的论文《音乐表演——当传统遭遇现代》①,拜读再三,受益!该文从音律、节律、音色、做乐、气质等五方面论述了学界和社会的热门话题——音乐表演传统遭遇现代。在中国音乐教育、表演取得历史性进展、传统遭遇现代,这的确是一个乐界需要直面,深入思考的话题。
-
对传承岭南筝乐文化的思考——暨创建肇庆特色筝乐
高百坚
04-26
岭南是南派古筝的福地。潮州筝历史最长,清末民初就形成了以洪派臣、李嘉听为始祖,以潮安、澄海为传承地的两大潮州筝主流筝派;客家筝始于何育斋,成于罗九香,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发祥地为大埔;广府筝是岭南三大筝派中的后起之秀,1955年刘天一的《纺织忙》,开创了粤乐筝独奏的先河。潮州筝、客家筝、广府三大筝派的形成分别脱胎于潮州弦诗乐、客家汉乐、广东音乐,与戏曲、方言、民俗文化息息相关。
-
我的乐评路(作者:高百坚)
高百坚
01-17
我是业医四十三年的中医师,“三无”业余筝人(无学历、无文凭、无职称),自嘲为不务正业的筝痴。1994年起,我在《秦筝》主编周延甲教授的鼓励下向《秦筝》投稿,先后发表《高哲睿传略》《高哲睿.五律诗一首》《略谈秦筝的以韵补声》《活五调弹奏一得》等文章。这些文章是先父的生平传记和遗稿整理,我只是个二传手。
-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王中山的筝乐人生
王英睿
12-11
作为当代筝乐界的领军人物,正值壮年的王中山集演奏、教育、创作于一身,已经走过50年筝乐艺术的历程。其间他不断进取,硕果累累,也因此赢得多项荣誉: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会长、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北京市“长城学者”“中国杰出民乐演奏家”、民乐表演专业首批博士生导师、“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中宣部、人社部、中国文联授予)。2022年11月2日,王中山受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华乐讲坛”之邀,以“讲述者”身份作了题为《中华文化视野下的筝乐之美及传承与发展》学术报告。他精心准备了PPT,但现场却是脱稿而谈,在既定的大小标题之内,“随意”发散开来,很跳跃,很放达,但他总能适时地把已经放出去很远的思想的“风筝”稳稳地拉回到自己想要的位置上来。讲座近三个小时,王老师说、唱、弹一样不落,全方位展示了他幽默有趣、朴实健谈的一面。我在想,这些好的禀赋完全是来自于天赋吗?还是跟他后天的成长经历有关?他是怎样走到今天的?他的成功跟别人有什么异同?
-
当代古筝艺术创作的一股清流——简评刘乐和他的纯筝三部曲
韩建勇
11-22
作为新生代极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青年演奏家,当天的演奏选曲仅仅是他筝乐创作领域的“冰山一角”。他的创作形式多样,涵盖纯筝独奏、重奏、协奏、室内乐等,每一首作品又都具有明显的中国风度、民族风格和时代气息。每一首作品的推出又那么地应时应运,很快俘获一众古筝艺术爱好者的心。作为唯一一位两次蝉联入选的央视“光荣绽放”十大青年古筝演奏家, 一度将自己创作的古筝作品带 到国家核心主流媒体上展示。他是新生代古筝演奏家群体中最多产的代表人物之一。
-
《华乐大典》潮州筝曲用调之商榷(作者:高百坚)
高百坚
11-20
作为一名潮州筝传人,我特别关注潮州筝曲的章节。我发现,该书在潮州筝曲的用调中有三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
记断甲弃演的潮州细乐名家——洪明义
辜玉斌
11-13
洪明义先生,又名洪十,潮州音乐著名琵琶演奏家王泽如《乐界称琵琶王》弟子,是潮州细乐名家,琵琶演奏高手,在潮州音乐界有着很高的名望。下面介绍洪明义在上海居住时发生的一个有关潮州音乐的小故事。
-
记潮汕首位就读中央音乐学院古筝专业学生——袁华元(撰文:辜玉斌)
辜玉斌
10-10
日前因在网络上与袁丹阳先生结缘,方了解到袁先生的父亲袁华元的曲折筝路人生。作为潮汕地区首位就读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袁华元,竟然被筝界的历史遗忘了,连名字都少人提及。
-
在鲁筝艺术博览会暨“中国古筝艺术的传承与传播”筝乐节术论坛的发言
高百坚
10-03
我是一名行医43年的中医师。非常感谢论坛给业余筝人的发言机会。我想围绕论坛“筝乐艺术的传承与传播”的主题,从两个方面浅谈拙见。
-
传承有根 弘扬有序 ——闽南筝曲专场音乐会侧记
高百坚
08-31
8月13日,由厦门工学院国学院、厦门仙岳书院主办,厦门华羽唐国乐、厦门咏筝筝乐团承办的“闽南筝曲公益专场演奏会”在厦门仙岳书院顺利举办!闽南筝派老中青少“四代同堂”,用齐奏、独奏、弹唱和古乐合奏等不同形式,为观众们带来十多首韵味醇正的闽南筝曲,呈现出闽南筝派传承发展的新格局!
-
读书笔记:潮州音乐的中庸之美
辜玉斌
06-28
中庸是中国人的一种综合人格,它绝对不是肤浅的平均主义,我认为它是在来自四面八方动力与压力之下的一种动态平衡,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所谓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修史编志,要有根有据 ——评《潮州市民间音乐志》
高百坚
06-17
由陈俊麟先生主编的《潮州市民间音乐志》(1989.1.)有这样的辞条∶一九五五年【开始对外交往活动】;“随着潮州音乐在全国的影响,……有中央文工团民乐专家曹正专程来潮研究潮州音乐……。”曹正先生是中央文工团民乐专家吗?曹正先生1955年来过潮州吗?让我们追踪历史,还原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