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闽乐未央,传承有声”:闽清少儿闽筝专场音乐会

2025年8月24日,一个寻常的周六下午,闽清县博物馆五楼报告厅内,一阵清越悠扬的筝音缓缓响起,一场少儿闽筝专场音乐会在此上演。本次音乐会由朝阳筝艺主办,在展现闽筝这一古老乐器艺术魅力的同时,更让我们看见传统文化在少年指尖焕发的光彩。



千年闽筝,闽韵流长


闽筝,亦称福建筝,是中国古筝九大流派中别具一格的一支。流行于闽西南的诏安、云霄一带,承中原古乐之遗韵,融闽地风情之灵秀。其音古朴淡雅,如福建水仙花般清奇雅致。


它不仅是音乐的载体,更是一段活着的历史,承载着文化的记忆与地域的特色。在当代,闽筝既守正亦创新,于古老曲谱中注入时代气息,展现出兼容并蓄的艺术生命力。



音乐会以合奏《蜻蜓点水》开场,音符轻灵跳跃,宛若蜻蜓振翅、水波微漾;随后《懒梳妆》《绿杨行》《步步娇》等独奏曲目依次奏响,或婉转缠绵,或明快活泼。



尽管孩子们年纪尚小,指法间不免流露出些许稚嫩与生涩,个别节奏偶有偏差。但难能可贵的是,已在琴弦之间初显气韵与章法,闽筝独有的清雅韵味已被他们基本把握,曲调中的情绪与意境也得以初步传达。


尤其是一曲叠奏《流水》,旋律起伏如溪涧奔涌,又似心潮暗动,令人沉浸其中;而筝与筝乐队合奏的《美女告状》更是以鲜明的节奏,跌宕起伏的情绪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童心执琴,传统复苏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在这场音乐会中有了更生动的诠释。这些孩子大多年纪不大,课业繁重,但在有限的排练时间内所展现的专注坚持使人惊喜。谢燕妹与魏兰惠两位指导老师争分夺秒,与孩子们一同投入紧张排练中,部分曲目甚至仅用一个月时间便完成了从识谱到登台的全过程。


除了悉心指点乐曲技艺,她们同样重视乐曲情感的启发。幕后采访时两位老师感慨表示:“孩子们不仅仅是在弹奏音符,更是在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与情感。”也许技法尚且生涩,也许节奏偶有偏差,但那份纯粹的热爱,已足以打动人心。



演出当天,现场观众安静聆听,秩序井然,每一曲终了,掌声温和而真诚。没有喧哗,没有走动,大家都沉浸在闽筝所带来的古雅氛围中,与演奏者一同走入那段悠久的时空。


传承者言,雅音不息


音乐会特邀著名闽筝传承人陈茂锦教授与八闽筝团成员亲临现场。陈茂锦,闽筝传承班导师、八闽筝团艺术指导。陈教授多年来致力于闽筝的研究、教学与推广,是闽筝代表性传承人。



他在现场深情地说道:“闽筝之美,在于它的清雅与古朴。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能够静心抚筝、听懂筝音,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回归。”他强调,闽筝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延续。他希望更多年轻人能接过这把历史的筝,“让闽筝不止于遗产,而要成为活生生的、可感可触的生活诗意。”


这场音乐会不仅是一次闽筝艺术的展示,更是一场文化的接力。孩子们指下流淌的,是旋律,是闽筝传承的血脉;台下响起的每一声掌声,都是对传统回归的认同与期待。闽筝,这一穿越千年的声音,正因为有了少年的参与,而变得愈加生动而年轻。愿更多孩子以弦为语、以音为信,继续在闽筝的路上走下去。



(撰文/黄诗婧)


评论0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