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晚20:30中秋佳节之际,首届金砖国家中秋晚会在北京璀璨启幕。这场以“引领全球共享中秋情”为主题的文化盛宴,通过全球118个国家同步转播,将东方团圆文化与金砖合作精神紧密相连。在众多精彩演出中,“中华筝”五色弦乐团的登场,以《金蛇狂舞》和《彩云追月》两曲浸润着中华韵味的筝乐,成为晚会中传递文化温度与艺术力量的高光时刻。
作为深耕古筝艺术领域多年的专业乐团,全团上下始终将这场演出视为一次重要的文化使命。站在金砖国家中秋晚会的舞台上,乐团的每一个音符都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为了呈现最佳效果,乐团演员们开启了长达两周左右的专项筹备,从曲目选择到细节打磨,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团队的心血与热忱。
演出当天,当舞台灯光缓缓聚焦,乐团演员身着带有传统纹样的盛装登场,既呼应了中秋的节日氛围,又彰显了中华服饰典雅韵味。演出时,演员们端坐于古筝前,指尖灵活且轻盈的在弦间游走。这份从容与自信,来自乐团演员们对古筝演奏的热爱。
曲目一:《金蛇狂舞》
筝一:苏仪桐、刘诺娃、尹长平
王小妹、陈丽霞
筝二:刘聪、彭薇琳、宋亮
筝三:任新月、任泽欣、乔雅迪
《金蛇狂舞》是由聂耳于1934年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改编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后广泛流传并被改编为古筝版本。乐曲标题取自民间社火中舞龙灯的场景意象,该曲旋律昂扬欢快,渲染了节日庆典的热烈气氛。古筝三重奏《金蛇狂舞》这部作品是由著名音乐制作人、作曲家潘永峰先生改编于2025年。该曲蜿蜒起伏的旋律线条暗合金蛇游走的动态,密集的十六分音符群模仿鳞片摩擦的声响,展现中华民族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图腾。
演奏中,高音区的古筝以清脆明快的音色模拟“金蛇跳跃”的灵动姿态,中音区则以稳健的节奏铺垫出热烈欢腾的氛围,低音区的浑厚音色又为乐曲增添了厚重感。当旋律推进到高潮部分,多架古筝齐奏,音符如珠落玉盘般密集跳跃,仿佛能看见金蛇在月光下灵动起舞的画面,既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活力与精气神,也暗合了金砖国家携手向前、蓬勃发展的态势。
曲目二:《彩云追月》
筝一:苏仪桐、刘诺娃、彭薇林、任泽欣
筝二:刘聪、尹长平、宋亮、王小妹
筝三:任新月、陈丽霞、乔雅迪
《彩云追月》是由任光以管弦乐重新编曲的乐曲,成曲于1935年。早见于清代,是著名的广东音乐曲谱,其风格轻快独特,描写了小市民平凡生活的轻松写意,彰显了典型的广东民间音乐风格,李鸿章任两广总督时曾将此曲抄送大内演奏。筝乐三重奏《彩云追月》这部作品由著名音乐制作人、作曲家潘永峰先生改编于2023年,此曲是以“皓空美景”和“月下嬉戏”为情境主线,通过重复和摸进的手法表现彩云追月的情景,体现人们欣赏夜空时的美好心情,全曲描绘了月明风清、万籁俱寂、云月相逐的静谧月夜的绮丽景色。
筝乐三重奏《彩云追月》通过独特的演奏手法,使整首歌曲更具有中国音乐的旋律特点。作品由古筝演奏家“中华筝”五色弦乐团团长苏仪桐女士携中华筝五色弦乐团于2023年10月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首演。
演奏伊始,古筝以轻柔的泛音开篇,模拟月光洒下的静谧感,随后旋律逐渐展开,通过细腻的揉弦、滑音技巧,将“彩云追月”的灵动意境娓娓道来。值得一提的是,乐团在演奏中巧妙融入了探戈节奏的元素,让传统民乐与西方音乐风格碰撞出独特的火花——既保留了原曲的东方诗意,又增添了一丝国际化的韵律感,恰如其分地契合了金砖国家文化交融的晚会主题。当曲子进入尾声,旋律逐渐轻柔,最后一个音符在空气中缓缓消散,剧场内陷入短暂的寂静,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能在金砖国家中秋晚会的舞台上演奏古筝,是对“中华筝”弦乐团艺术实力的认可,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文化责任。我们希望通过古筝这一传统乐器,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希望这曲筝音能成为连接金砖国家人民情感的桥梁。
首届金砖国家中秋晚会虽已落下帷幕,但“中华筝”五色弦乐团演奏的旋律,却如同中秋的月光般,留在了观众的记忆中。这场演出,不仅展现了古筝艺术的独特魅力,更以音乐为媒,传递了中国对金砖国家合作的美好期许。未来,相信会有更多像“中华筝”五色弦乐团这样的艺术团体,带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深化金砖国家友谊注入更多艺术力量。愿金砖国家在文化交融的滋养中,友谊之树常青;愿中华民乐能持续跨越国界,成为连接不同文明的纽带,让更多人感受东方艺术的魅力,共赴一场跨越山海的文化之约。
“中华筝”五色弦乐团
“中华筝”五色弦乐团,隶属于“中华筝会“,以用“五色弦筝”演奏与教学而得名,由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周望教授;著名古筝演奏家、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周展老师担任艺术总监、青年古筝演奏家苏仪桐担任团长,由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等古筝专业的青年教师们组成。筝团自成立以来以“承扬传统,接轨国际”为己任,在国内外进行筝乐文化交流与演奏,并普及“中华筝”双谱教学模式,广受业界好评。
团长 苏仪桐
青年古筝演奏家、中华筝五色弦乐团团长、中国乐器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专业学会会成员。师承中国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周望教授,并受到秦筝泰斗周延甲先生悉心指导。演奏风格深情细腻、优雅大气,近年来,苏仪桐老师及筝团活跃在国内外高校及音乐厅,将中国筝乐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与推广:她们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北京大学、韩国釜山国立院、美国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等地举办与参与多场音乐会演奏;将秦筝代表作品:《百花引》、《倾杯情》、《秦桑曲》等作品带向国际,原创与改编的作品有《再闻书香》、《明月几时有》、《美丽的神话》、《卧龙吟》等,发行专辑《乐典·筝》,录制CCTV15《风华国乐》、CCTV11《梨园周刊》、CCTV非遗晚会、首届金砖国家中秋晚会等、首演作品《丝路天青》、《龙腾盛世》、《美丽的壮景》等为繁荣古筝重奏艺术、传播秦筝文化,创建新的五线谱古筝教学体系做出可喜的探索,并持续将中国筝文化向世界范围内传播。
评论1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