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民乐新声 经典永传 |《上海音乐学院原创筝乐作品集(二)——重奏作品》出版

《上海音乐学院原创筝乐作品集(二)——重奏作品》

王蔚 主编


新书简介


本书系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王蔚主编的“上海音乐学院原创筝乐作品集”系列第二辑——筝乐重奏作品。该书遴选了国内著名作曲家李磊、高弘、刘健,以及青年演奏家兼作曲家邓海琼、雷焕然、赵墨佳的七部原创筝乐重奏力作,集中展现了当代中国筝乐重奏创作的最新成果。


这些作品以多维度的艺术视角展开创作:或撷取传统音乐精髓进行现代重构,或借鉴西方作曲技法实现跨文化对话,或凝练诗画意象营造音声意境。在艺术表现上既承袭筝乐传统文脉,又彰显当代审美特质,通过复合声部织体的精密架构、音色空间的层次化铺陈,构建出多元立体的艺术景观。作品兼具创新性与实践性,既可作为专业院校的重奏教学范本,亦可作为舞台实践的优质曲目,充分体现出学术探索与艺术应用的有机统一。


本书不仅为传统乐器现代演绎提供创新范式,更为中国民族室内乐发展注入新的学术动能,具有重要的学科建设价值和艺术传承意义。


本书前言


1927年,中国第一所高等专业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在上海诞生(即今上海音乐学院的前身),中国音乐专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就此开启。1956年,在探索和希望中,贺绿汀、沈知白、卫仲乐、高厚永、胡登跳等老一辈音乐家、教育家在上海音乐学院打开了民族音乐之门,中国最早设立的民族音乐专业学科——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就此建立。上音民乐系建系至今,涌现了诸多蜚声乐坛的民乐大家,积累了大批经久流传的民乐作品,探索出大量融合创新的有益实践。在如此历史悠久、学养深厚的环境浸润中,上音古筝学科发展历经几代筝家的传承接力与多领域跨学科的交互推进,结出了累累硕果。其中,众多具有上海音乐学院烙印的高质量原创筝乐作品,就是经年沉淀下极具分量的成果凝结。


自1950年代以来,在上音历代筝家和作曲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大批优秀的筝乐作品在上音的沃土上先后诞生。这些作品不仅在舞台上大放光彩,并经由教材、曲集、专辑等出版发行而广泛流传,成为大家所熟知的经典。然而经过梳理发现,在这些耳熟能详的筝乐作品之外,还有相当数量的上音师生优秀原创筝乐作品未曾出版。“上海音乐学院原创筝乐作品”系列的编写,正是将近些年来未曾出版的上海音乐学院师生原创筝乐作品进行集中收录。


“上海音乐学院原创筝乐作品”系列计划分为独奏篇、重奏篇、室内乐篇和协奏曲篇等依次推出。该作品集的出版,一则推广上音筝乐原创作品,扩大乐曲传播范围及影响力;二来为古筝演奏者提供了一批新作、佳作,以充实曲目储备、拓宽演奏形式;三者为古筝在新时代的发展,积累下可梳理可查实的新作文本资料;更是为上海音乐学院古筝学科未来的发展创新路径提供参考依据,为其在行业内的科研创新学术地位提供文本依存。


此次出版的《上海音乐学院原创筝乐作品集(二)——重奏作品》共收录了7首古筝原创作品,曲作者为上海音乐学院著名作曲家或优秀毕业生。相较《上海音乐学院原创筝乐作品集(一)》,本作品集具有创作年份当代化、曲作者年龄年轻化、作品编制多元化的特点。这些作品均为十年内创作,首次出版,创作思路紧贴当代发展,与时代同频共振。作品编制不同于《作品集(一)》以古筝独奏为主,而是将视野拓宽至多台古筝的重奏或古筝与其他乐器品种的协作,包含古筝重奏、古筝与甘美兰乐队、古筝与弦乐四重奏、古筝与钢琴、古筝与打击乐等形式。此次将这些优秀创作集中收录,进一步展现上海音乐学院古筝艺术在当代创新实践之路上的有益探索。


希望该系列作品集的陆续出版,一方面可以成为作曲、演奏、教学、研究等多方面的全新资料,开拓古筝作品的多样化和现代性;另一方面,推动青年作曲家对于传统器乐的创作,对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的跨学科交融发展探索产生积极意义。作曲与民族器乐两大学科的交互性影响必然是意义深远的,乐曲创作与演奏艺术相向而行无疑将拓展上海音乐学院的文化理念,拓展学科交融实践力的优势,在学院的双一流建设中产生新动能。


目录

内页预览

主编简介



王蔚


王蔚,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古筝艺术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及古筝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及古筝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音乐家协会理事及古筝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音乐学院廿一筝团团长兼艺术总监,国内外多所艺术院校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出身于音乐世家,自幼随父王刚强教授学习古筝,打下坚实的演奏基础,1978年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1984年升入本科,198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任教。师从孙文妍、何宝泉教授,得到郭鹰、潘妙兴、赵登山、韩庭贵、曹桂芬、任清志、赵曼琴等名家的指点。


作为演奏家,她一直活跃在国内外音乐舞台上,以扎实全面的功底,博采众长于一身,形成了自己独具艺术魅力的演奏风格,演出足迹遍布亚欧美洲各国及中国港澳台地区。与上海民族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中国歌剧舞剧院、江苏省演艺集团、澳门中乐团、新加坡鼎艺团、中央民族乐团、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等合作首演和首录了《孔雀东南飞》《哨所之春》《伊犁河畔》《暗香》《沧海赋》《梦幻妈祖》等大量筝乐作品,受到专家及同行的高度赞誉。著名作曲家罗忠镕先生评价说:“我的古筝与交响乐作品《暗香》有数个演奏版本,而王蔚的演奏和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得最为深刻、感人,是我最满意的。”


作为教育家,她经常于国内外举办大师班和讲座。从教三十多年来培养了刘乐、谢涛、邓海琼、方瑜、任洲洋、陈珏、倪蕾、陆莎莎、胡婷婷、陈素慧、陆笑姿、雷焕然、何伊、苏文扬、赵墨佳、王晶、周诗瑶等一大批优秀古筝专业人才,在“金钟奖”“文华艺术院校奖”、CCTV中国器乐电视大赛等赛事中摘金夺银,成为国内外多所专业音乐院校、艺术院团中的骨干,为古筝艺术在海内外的传播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她多次获文化部颁发的“园丁奖”、全国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上海市艺术人才奖、第十四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优秀表演奖(最高奖)、首届上海音乐学院“优秀青年教师奖”“贺绿汀基金奖”“黄自教学科研奖”等;1991年和2002年首录出版了以传统筝、钢丝筝及十二平均律蝶式筝演奏的《孔雀东南飞》《中国筝曲——浙江篇》专辑,为行业留存下珍贵的音像资料,填补了业内多个领域的空白;2011年首创古筝“弦距型”训练理念并出版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专业教材《古筝“弦距型”手指训练教程》;所著《古筝视奏训练教程》被列入“高等艺术院校名师论著系列”,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出版《蕉窗夜雨》《王蔚的古筝艺术》《含泪的感恩》《古筝》等十余张专辑及丝弦五重奏《丝弦女》(一、二);发表《求同存异“雅”“傲”共赏——给广东汉乐筝艺及〈出水莲〉提供一份教学参考》《潮州音乐与潮州筝》等多篇论文;主编《中国古筝考级曲集》《中国古筝考级曲集演奏级》《中国筝曲》《民族魂——“上海之春”古筝委约作品集》;创作的《畲山茶歌》等作品收录在《中国古筝名曲荟萃》《古筝新韵》等图书中;录制《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一枝红杏出墙来》《乐说》等专题片;多次担任“金钟奖”“文华奖”、CCTV中国器乐电视大赛等国内外重大民乐比赛评委。她的艺术成就被收入《中国音乐家辞典》《中国音乐家名录》《华乐大典·古筝卷》等。



相关图书:《上海音乐学院原创筝乐作品集(一)》王蔚 主编



购书指南


➀ 可拨打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营销部电话(021-53307545)咨询购书(微店: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➁ 购书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汾阳路20号上海音乐学院行政楼地下二层B203  出版社读者服务部


评论0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