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筝文化

level

国筝文化出品,必属精品

春望,阿尔卑斯山……

6月22日,指挥家吕嘉与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为听众奉上了一场自然与浪漫交织的音乐会。音乐会演出了郭文景的古筝协奏曲《春望》和理查·施特劳斯的《阿尔卑斯山交响曲》两部大型作品。用一句相当过时的话来讲,两部作品都通过对自然的描绘,映衬个人的情感跌宕,又将个人心境投射在某种时代背景之下——自然、个人、心境,这三个关键词也概括了这两部作品的异同。古筝协奏曲《春望》,灵感来自杜甫的同名诗作,用木管结合马林巴的音色,为作品赋予凝重的宗教气氛,将人带入神圣时间的垂直场域。开头极具标识性的三音动机将全曲的悲凄质感凝固在音乐中的每个瞬间。随后铺陈出的三全音材料闪现出的并非印象主义的朦胧秘境,而是表现主义音乐的狰狞迷惘。当三支长号在低音区发出哀鸣,似乎整个作品的全部痛楚已经达到了某种极致,独奏古筝的出现只能是伴随着内心的反复质疑,对一个创伤时刻的不断闪回。古筝进入后,对三音动机的低半音呈现本身就在调性上体现出足够的压抑感,随之而来的音区跳跃和滑音突出了叙述主体断裂的思绪。整部作品中,木管组带着叹息式的乐句,与古筝急促的音型相互配合,增添了心理叙事的多层性。弦乐充满抒情气质的五声性旋律,每到高潮时,就会暗示出情绪上的炽热,但相较于整部协奏曲的和声张力而言,未免显出某种妥协性。我妄自菲薄地认为,这些句法清晰的五声性旋律是对杜甫笔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借花鸟映射内心哀怨的诗句的诠释,更体现个人的怀旧与脆弱。而乐队前奏的庄重晦暗是对“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样借时间对比展现废墟颓败之大背景的回望式刻画。下半场的《阿尔卑斯山交响曲》,如果用一个字总结,那就是“大”。无论作品长度、乐队规模还是情感幅度,都配得上这个字。当晚的演出,吕嘉一改他在布鲁克纳交响曲演绎中重长线条起伏、突出声部层次、在速度上求稳的策略,采取了相当富于冲击力的速度,强化了22个段落之间的对比,也在点状思维上突出了音色之间的轮替。但恕我直言,我还是很难爱上这部作品,纵使是27支铜管的辉煌也无法真正昭示出雄浑与伟大。音乐中有太多生动的形象元素,如牛铃和鼓风机。但牛铃并不会创造出马勒《第六交响曲》末乐章的荒凉感与蒙太奇效果,而成了对乡间风情的鲜活透视。当然,严格地说,此铃非彼铃,但暗示性语汇和形象性描写之间,我依然认为存在审美价值的区隔。再说鼓风机,我记忆中最清晰的戏剧化用法恰恰出自施特劳斯的歌剧《没有影子的女人》,尽管该剧在内容题材上难以令人信服,但其中鼓风机营造出的危机感与咄咄逼人确可以作为教科书载入史册。相较之下,《阿尔卑斯山交响曲》中,“攀登者遇上风暴的展示”,有浮夸之嫌。但从创作技法出发,我又不得不对理查·施特劳斯的妙笔大加赞叹。作品开头,同三音转调的推进,配器上空间化处理双调性的手法,弦乐依下行旋律线延展自然音音簇的音响设计都足够奠定该作的历史丰碑地位。只是,纵使是这样以管风琴独奏在结尾象征崇高的音乐,也不能免俗,一定要有那些奇光异彩来充当噱头。整场音乐会,最具后现代特质的现象发生在两次返场。上半场,演奏完《春望》后,担任本场音乐会独奏的青年古筝演奏家胡许愿,为大家返场了一首由她自己改编的游戏配乐《一梦江湖》。我一贯支持演奏家们从事创作,对游戏音乐也无偏见,但具体到这场音乐会,这个组合,总感觉这一悲剧之后的“庆典”来得太松弛也太精彩了。而下半场在谢幕时,6位在后台演奏的铜管演奏家走到台前,在观众的热烈掌声中,将后台演奏的部分吹了两遍!一时间让人感到,崇高似乎也是一种表演。无论如何,排演出如此壮丽,如此具有难度的一场音乐会,音乐家们在极少失误的情况下,情感充沛地展现了每一幅自然与历史画卷,值得尊敬。这些奇妙的返场瞬间,我们也姑且看作是当下文化在解构时间意义过程中的一个侧影吧!来源:《音乐周报》文/代博 摄影/刘方

2小时前
0 0
登录 后方可评论
热门古筝曲精讲-成莉讲《望秦川》

本课内容大纲:一、《望秦川》(I) 1、《望秦川》乐曲简介 2、《望秦川》引子部分简介 3、《望秦川》引子部分具体讲解二、《望秦川》(II) 1、《望秦川》慢板第一部分演奏注意点 2、《望秦川》慢板第一部分具体讲解 3、《望秦川》慢板第二部分演奏注意点 4、《望秦川》慢板第二部分具体讲解 5、《望秦川》慢板第三部分演奏注意点 6、《望秦川》慢板第三部分具体讲解

所属视频栏目:热门古筝曲精讲

06-20
0 0
登录 后方可评论
筝扬千古, 琴韵悠⻓ | 第六届西澳中国音乐节暨古筝节拉开帷幕

2025年5月24日晚,第六届西澳中国音乐节暨古筝节在珀斯的 Methodist Ladies College 隆重拉开帷幕。本届⾳乐节由中华会馆-西澳中华华乐团主办,以“筝扬千古,琴韵悠长”为主 题,在音乐会总监兼指挥王慧兰(Teresa)的带领下,汇聚了众多来⾃澳⼤利亚及世界各地的演奏家,共同呈现出⼀场融合传统与现代的民乐盛会。当晚,尽管细雨纷飞、天气寒冷,却丝毫未减观众们的热情。音乐会全场座⽆虚席,盛况空前。演出首先由华乐团与西澳佛光山中乐团联合演奏的《国潮》拉开序幕,郭泰然 (Gabriel McMahon)担任指挥,恢弘的旋律瞬间点燃全场氛围。紧接着,吴卓航演奏的扬琴协奏曲《渔歌》旋律婉转,意境悠远,仿佛把观众带⼊渔舟唱晚的恬静画卷。随后,马来西亚特邀嘉宾王仙福老师献上独奏《剑器》,指法铿锵,气势如虹,赢得阵阵掌声。接下来,Muso 音乐学院的小朋友 Shania Zhang 用钢琴演绎协奏曲 《⻩河颂》,澎湃激昂的旋律犹如滚滚黄河之水,令人震撼不已。此外,西澳青少年古筝乐团的五重奏《柳京之舞》和马钊的《林冲夜奔》两首经典作品再次登上舞台,展现了精湛的演奏技巧。而孜音坊的黄孜蕊老师带来的《汨罗江上》,则以慷慨激昂的节奏,通过音乐诉说了忠⾂屈原的历史故事。下半场佑两首融合爵士风格的作品《乡村》和《静默的》开场,在民乐与电声乐的结合中,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也成为⼀次颇具突破性的创新尝试,也是华乐团首次与西澳表演艺术学院(WAAPA)合作。下一首是《朱砂痣》,由王慧兰与杨琴演奏家黄晓萱携手演绎,以琴筝重奏婉转地表现出女性柔美如水的情感。随后,王仙福老师再次登台,演奏大阮独奏曲《丝路驼铃》。悠悠驼铃声仿佛从古道深处传来,令人恍若穿越千年丝路。紧接着,陈雪艳老师独奏古筝名曲《临安遗恨》,由钢琴家蔡毅静伴奏,将古筝表现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动容。接下来,双笛⼦协奏《笛缘》由付彦昕与郭泰然(Gabriel McMahon)共同演绎,两支笛声交错穿插,旋律层层推进,引人入胜。值得一提的是,这首作品为澳洲首次公演。随后,著名歌唱家周永军与熊菲携手演唱《灯火里的中国》,将音乐会氛围推向高潮,现场观众无不被旋律激发起对祖国的深切思念之情,,此曲由华乐团和五湖四海乐队伴奏。表演最后是由三个乐团,器乐⽼师和学校代表组成全场⼤合奏《金蛇狂舞》的震撼收尾,鼓声如雷,筝鸣铿锵,掌声雷动,为本场音乐会画上圆满句号。本次⾳乐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各界的⽀持与协作。在此,特别鸣谢以下组织和赞助商的鼎⼒⽀持:Methodist Ladies’ College, HuaZing Art Group, WA Guzheng Academy, Zing Music Studio, Christ Church Grammar School, Chung Wah Chinese School Leeming, Hale Schools, Kennedy BapMst College, Oberthur Primary School, Presbyterian Ladies’ College, Australian Chinese Musician AssociaMon, Muso Music Academy, Global Harmony Band, Spring Melody Studio,Fu Guang Shan Chinese Orchestra of WA,WA Guzheng Ensemble, IQI WA Real Estate, KLC Music Busker , AusWorld Travel, Orchid wine and beverages, Black Diamond Drilling Services Australia, Eternity Mle bath home, Imperial Finance, Australia Asia Business Weekly, Australian Chinese Times, Australia Today, The Perth Post, Most WA, Chung Wah BilingualMagazine。 最后让我们相约今年⼗⽉⼗九⽇在⻄澳博物馆举⾏的古筝百⼈⼤合奏,再次感受中华⾳乐带来的无尽魅力!撰⽂:罗世鑫

06-02
0 0
登录 后方可评论
企业号已认证

国筝文化出品,必属精品

国筝文化出品,必属精品

最近上传的照片

全部 >

TA的粉丝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