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视频栏目:热门古筝曲精讲
国筝文化出品,必属精品
辜玉斌会长演奏《挨书登楼》在潮州筝之谜活动现场,时光仿佛被赋予了诗意的韵脚,静静流淌间,勾勒出这场传统艺术交织的奇妙邂逅。活动临近尾声,众人仍沉浸在谜面与曲名的微妙的契合里。茶座一隅,两位会长品茶闲聊,一段关于弦诗与灯谜的趣谈,就在这袅袅茶香中悄然展开。辜玉斌会长忆起儿时,爷爷常常念叨的一条弦诗——“矮子爬楼梯”,在潮州音里,“矮子登楼”与“挨书登楼”恰好谐音。施奕盛会长听罢笑着点评:“这虽算谜语,但终究算不得严格意义上的灯谜。灯谜之道,犹如作诗,需引经据典尽显雅致;而‘矮子爬楼梯’更多承载着民俗的质朴与趣味。”辜会长爽朗一笑:“那便请施会长现场做则谜,我来即兴演奏,如何?”施会长欣然应允,当他执笔写下“怀拥经卷上高阁”的谜面时,案头的宣纸被晚风掀起一角,如文人案头被琴声惊起的诗笺。空气里浮动的不只是观众的低语,更似有千年文脉在字句间流转……潮州灯谜协会会长施奕盛“此谜暗合《挨书登楼》!”人群中忽然传来苍劲的喝彩。话音未落,辜会长已怀抱那柄刻满岁月裂痕的百年老琴起身。只见他左手轻按弦,姿态恰似“怀拥”经卷,右手勾挑间,“登楼”的辗转腾挪尽化作琴声里的云阶木屐。百年筝的苍古音色与谜面意象浑然相生,琴声起时,众人恍见韩江畔的旧时楼阁:青衫文人携琴拾级而上,每一步都踏响琴弦的震颤;月光穿透雕花窗棂,将《挨书登楼》的曲谱投映在斑驳墙面上,与施会长笔下的谜笺遥相呼应。潮州筝学会会长辜玉斌“谜面是文字的迷宫,琴声是音律的谜底。”不知是谁轻声吟出了这样一句妙语,引得众人纷纷点头称是。“筝声入灯影,谜在细弦中。”又有人接着赞叹。“好一个‘挨’字!这‘挨’字用得极妙啊!原是琴弦与人心皆需‘挨’近了,方能解得其中三昧……”一位茶客的调侃,带着几分幽默与俏皮,瞬间引得满堂欢笑。然而,在这欢声笑语的背后,却无人察觉,两位艺术家正以他们毕生的艺术修为,在传统艺术的经脉上,用心寻找着那共振的频率。他们指尖残留的松香与墨香,此刻在潮州的夜风里悄然交融,化作一缕守护文脉的清音,仿佛在诉说着对传统文化的无限眷恋与执着坚守。由潮州筝学会与潮州市灯谜协会联合主办的“潮州筝之谜”非遗文化体验活动,是一次传统文化的创新融合。活动以“猜谜选曲”为核心创意,将潮州筝曲与灯谜艺术深度融合。现场精选的9则谜面均出自潮州市灯谜协会会员之手,涵盖筝曲曲目与音乐名词。现场观众破谜后,潮州筝学会乐手即兴演奏对应曲目,并以精选文创礼品回馈猜中者。——黄虹2025年8月4日
本期节目内容一、《秦桑曲》曲式结构:《秦桑曲》全曲曲式结构图《秦桑曲》慢板部分曲式结构图二、分段讲解:引子部分讲解(第1-8小节)(一)、引子部分简介(二)、引子部分演奏注意点(三)、引子部分具体讲解引子部分示范慢板部分讲解(第9-60小节)(一)、慢板部分简介(二)、慢板部分演奏注意点(三)、慢板部分具体讲解慢板部分示范快板部分讲解(第61-106小节)(一)、快板部分简介(二)、慢板部分演奏注意点(三)、慢板部分具体讲解快板部分示范尾声部分讲解(第107-111小节)《秦桑曲》全曲示范小贴士:节目中对乐曲分部分讲解,每一部分的讲解都按照统一框架进行,以《雪山春晓》慢板部分为例:慢板部分讲解(一)、慢板部分简介(对这一部分的简要介绍)(二)、慢板部分演奏注意点(对这一部分演奏重点、难点的讲解)(三)、慢板部分具体讲解(对这一部分逐句逐句边弹边具体讲解)三、《秦桑曲》曲谱注:由于古筝乐谱版本众多,中国古筝网为网友们推荐其中之一,若推荐乐谱中与讲解示范略有出入,在所难免,敬请谅解!
所属视频栏目:热门古筝曲精讲
六月的风穿街走巷,从宋人的诗里吹来的,带着一点草木气,也带着一身潮州的湿润与温情。府城茶馆是潮州城里一道不张扬的风景。它不新不闹也不亮,像一个年岁已高却精神安稳的老人,话不多却总让人愿意坐下来听他说说往事。乌檀木的梁柱色泽沉稳,旧桌几上茶渍斑驳,袅袅茶烟升起时,光线就柔了一层。墙上挂着几幅行草书法,旁边还配着几张老脸谱,红的烈,黑的沉,像是戏台子后刚卸妆没多久的角色,还带着点汗气与人情味。那一墙的墨迹与色彩不是摆设,更像是茶馆与老街一同过日子留下的印记,有烟火气也有旧时光留下的温度。灯光略暗,茶汤正好。一盏陈年凤凰茶氤氲其间,香气浮动如水雾。我说不清是先听到筝声,还是先看到谜面,总之,它们像两条不约而同的线,正慢慢将我这颗疲惫的心缝合。那夜的“猜谜选曲”,人聚得满。没有刻意的宣传,没有铺张的背景布,只有一张张靠得很近的木桌,和茶烟后朦朦的眼神。第一则谜面是:“又逢五一来歌唱。”说是谜,其实像句随口的叙事诗,简简单单。茶馆里沉了一小会儿,有人笑着说:“重六调。”答得不紧不慢,声音像喝完一口老茶后的余温。这谜底刚落,就有一位乐师上场了,一身月白色长衫,怀里抱着一张旧筝,手指一抬,《问卜》便从琴弦中流出。琴音像春天里第一声鸟鸣,轻巧地落在每个人心头。没有背景音响,也没有灯光变幻,只有人安静地听,耳边是一段调子,心里却是各自的浮沉。想起小时候,黄昏时分常常在街口的老屋前,听辜伯伯弹筝。他是那种不多话的人,指尖却比话还要灵光。手指节骨分明,指甲修得整整齐齐,筝放在膝上一搭,就像天生为他准备的。那时我年纪小,不懂曲名,只记得每当他开始弹,邻里的声响仿佛都轻了下去,连风都绕着走。他说,筝不能只弹给人听,也要弹给天听。我那时听不懂,觉得是老人家的浪漫话。可那天在府城茶馆,听见《问卜》的头几个音落下时,我忽然就懂了他说的“天”,也许就是我们心里最不肯说出口的那一方天地。后来出了道谜:“集芙蓉以为裳。”一听这句,我心里便轻轻一动,芙蓉作裳,不就是那曲《穿花》?果然,一位年轻的女乐手答出之后,便上场与另一人合奏。双筝对弹,调的是轻六,一东一西,两边响起丝丝缕缕的琴音,像两只蝴蝶在茶烟里穿花绕叶,落在茶盏边,落在眼睫上。没人敢大声说话,怕一张口,这蝶就飞了。那曲之后,有人悄悄拍手,也有人只是闭着眼,轻轻叹了口气。我低头望着茶杯,茶汤早凉,却舍不得喝。那刻的我仿佛不是坐在茶馆,而是坐在那段回不去的青春边上,听着从前没听懂的曲子,心里慢慢有了懂的意思。到了尾声,茶馆里静得能听见筝弦余音在木梁间游走。这时,潮州灯谜协会的会长施奕盛先生缓步上前,随兴而发,作下一则新谜:“怀拥经卷上高阁。”话音刚落,四座已静。这是场上的第十道谜,也是最难的一道。无人答语,却不是不解,而是舍不得贸然破这意境。那句谜语像一道远山的轮廓,虚实相生,若即若离,叫人心生敬畏。人群之中,有人低声念叨,有人默默凝思。直到那一刻,潮州筝学会的辜玉斌会长抱着一张百年老筝步上台来,众人心中已隐隐明了,那谜底,是《挨书登楼》。他坐定,指一拨,《挨书登楼》的调子便悠悠升起。那不是一首可以轻听的曲子,它像一段漫长的独行,从旧楼缓缓登上去,一层一层,每一个音都像踩着书页的声音。楼是高的,书是厚的,人却不慌不急,只是一步一声,一声一意。我听着,眼眶竟有些热。不是感动,而是一种想念,一种在某处读书、登楼、独处的日子突然回头的酸楚。那曲子里什么都没说,却什么都有。曲终,先生起身,茶馆里响起了连绵不绝的掌声。风穿过窗棂,榕树影在地上映成了一个慢慢伸展的身影,是谁在离去,又是谁刚刚归来。那晚我走出茶馆,街灯昏黄,榕叶在风中轻轻抖,脚下是潮州的石板路,一块块踩得很实在。我回头看了看茶馆,那灯笼还亮着,像一盏心灯,替人守着过去,也照着将来。有时候我想,这样的“猜谜选曲”,是把那些被风吹散的日子,一点点收回来。曲子给懂的人听,谜语留给愿意猜的人。真正动人的,从来不是谜底,而是你在猜它的时候,心里忽然亮起来的一盏灯。(原载于2025年07月19日《潮州日报》第03版)作者简介:陈小丹,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岭南文学》杂志社副社长、副总编,潮州文学院第二届签约作家。广东作家高级研修班学员。获中国作家网2024年第37期本周之星,中国作家网2024年度文学之星,中国诗歌网第453期每日好诗。作品散见于《散文百家》《胶东文学》《当代小说》《辽河》《绿叶》《江河文学》《宝安文学》《深圳特区报》《南方日报》《文化艺术报》《西南商报》《江南时报》《黄河报》等多家省级报刊杂志。出版散文集《凳子上的月亮》《漫,时光》。
《观风自在》是一首极具禅意与东方美学意境的古筝独奏曲,在静观风的起落变幻中,经历一场“听风、化风、越风”的心灵旅程,体悟内心的自在安宁。修行者以清明之心,旁观、接纳、了悟这变化无常的本质,从而超越其束缚,达到内心的澄澈与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