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流觞纪年,拿起虚弱的笔写一篇值得纪念的文字,因为今年是赵玉斋先生一百周年诞辰。也许是我们这代同龄人和古筝有关活动的末班车了。在此将情感化为文字,纪念一位历经百年沧桑向我们走来,并在中华民族音乐史上留下深深印迹的杰出古筝艺术大师——赵玉斋先生。
中国当代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王中山教授长期在教学一线教书育人,辛勤耕耘,在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在网站上发布了“关于公布2023年度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名单的通知”,中国音乐学院王中山教授——荣获第十九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2023年8月12日,“彤·悦筝鸣”陈宣彤古筝毕业音乐会在深圳市新桥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圆满落幕。
“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分明似说长城苦,水咽云寒一夜风。”一千多年前,唐朝诗人张祜在一派莺歌燕舞中,由古筝曲《长城调》联想到苦寒的塞外长城……一千多年后,古筝演奏家陆晶在成都城市音乐厅弹奏的《姜女泪》(又名《长城调》),再一次将乐曲“繁音激楚、热耳酸心、情真意切、细腻委婉”的陕西音乐特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古筝的历史长达2500多年。它刚柔并济,既可以温婉舒缓、清微淡远,又可以演奏出金戈铁马、排山倒海般的磅礴气势。它的音域宽广,富有可塑性,有张力、有能量、有气场,可以艺术化、诗意地传递人的思想与情感。大道至简,气象万千,古筝艺术的这种敦厚与诗意是中华美学精神的极致代表,积淀着中华文化数千年来深厚的人文底蕴。
今天无意间发现了父亲演奏的客家筝曲《出水莲》音频。相对这首曲目,父亲比较偏爱《蕉窗夜雨》和《崖山哀》,因此在他出版的CD唱片中,更多出现的是这两首客家筝曲。
2023年9月至10月,第19届亚运会、第4届亚残运会将在杭州举办。届时,体育健儿们将相聚在西子湖畔,为祖国的荣誉而战,为国歌的奏响全力以赴。
本期特别邀请到青年古筝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古筝专业博士(在读)、 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 、【“文华奖”】得主——李寒,分享她创作的古筝作品《岁寒》,欢迎国乐爱好者了解和分享!
萧先生是广东省潮阳县棉城人。1900年出生于天津市,现年96岁。他是潮州音乐的著名演奏家、音乐理论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毕业于广东大学(现在的中山大学)但从小嗜爱音乐,且又生长在古典音乐之乡的棉城,得到传统音乐的薰陶,虽入数学之科门,却恋潮乐之艺路,终成音乐名家。
“传统是我们来的地方,不是去的地方。但我们如不把已有的传统留住,那我们又去开创什么样的未来呢?因此只有把根留住,才能展翅未来,这是一切文化艺术的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