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书籍《筝韵问渡》
高百坚出身中医世家,其父高哲睿先生是著名潮州筝乐名家,他以医养筝,潜心于潮筝演奏研究,编著《潮州筝演奏法》,收录自创练习曲21首及筝曲36首。高百坚自幼随父习筝,深得潮筝精髓。
本书是潮州筝第四代传人高百坚从事潮筝艺术数十年的经验总结。全书分为“筝乐研究”“书评乐评”“筝乐钩沉”“筝乐忆事”“筝乐随笔”“筝乐访谈”六个部分,涉及潮州筝的教学、传承、发展,古筝演奏技法、乐曲处理、筝乐评论等内容。
题字
乔建中,1941年8月生,陕西榆林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导,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名誉会长,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西安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特聘教授,“陕北民歌博物馆”终身名誉馆长,香港中乐团顾问。
著有《瑶族民歌》(合)、《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合)、《土地与歌》、《叹咏百年》、《乐事文心》、《国乐今说》、《中国经典民歌鉴赏指南》、《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流域民间音乐巡礼》、《望—一位老农28年间守护一个民间乐社的口述史》、《乐人行旅》、《乐论杂俎》等多部,主编、编著《华乐大典》、《音乐学概论》、《中国音乐学经典文献导读·中国传统音乐》、《中国锣鼓》等辞书、教科书、文集等30余种。
2014年获中国音乐学院建院50周年“院长特别奖”;2020年获第九届“华乐论坛暨新绎杯十大杰出民乐理论评论家”奖;2012年获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终身贡献奖”。另有,香港大学黄励崧讲座教授1998年讲席;2009年、2012年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二等奖;2004年上海音乐学院“钱仁康讲座”首任讲席等荣誉奖项与称号。
题字
序
2024年3月6日,收到高百坚兄从广州快递来的厚厚两大本打印稿,盛情邀我为其专著《筝韵问渡》作序,着实令我既感慨又惶恐!感慨其对我信任有加;惶恐本人自觉分量太轻!
我与百坚兄相识、交往,开始于“澄海’93中国古筝 ·潮乐艺术节”, 其情景正如《筝韵问渡》中“任重而道远——我与梁毅夫老师二三事”所叙, 至今还历历在目:有感于其很有功力的颜体书法签名和风度翩翩的帅哥身态。第一印象是:此人不凡!在其后的30余年中,我们时有书信往来。虽然他小我14岁,但我总以“百坚兄”相称——按有关解释:“兄”是对朋辈的一种敬称(再如鲁迅《两地书》中的“广平兄”),至今仍然。
基于令尊潮筝第三代传人高哲睿先生遗愿和1993年潮州筝会时曹正先生的殷切嘱托,百坚兄在主业中医诊所悬壶济世的百忙中,正式开始了他的第二生命——对筝乐的潜心研习与深入探索。已故著名史学家范文澜有联曰:“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功夫未负有心人,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人民音乐》《中国音乐》等核心期刊和《音乐周报》《中国民乐》《秦筝》等专业报刊陆续发表筝乐论文多篇。此后的岁月里,他更是才思潮涌、妙笔生花、如痴如迷、乐此不疲!陆续写出30余万字的筝论、乐评、访谈、回忆录等文字!更为可贵的是:篇篇思路清晰、有的放矢、考证确凿,论叙充分,没什么废话空话,实在可圈可点!尤其对潮筝二四谱、曲目的讲析精细到位。
自嘲为“三无”业余筝人、“不务正业的筝痴”的百坚兄,与承传潮州流派的林家、黄家等筝人一样,为潮筝传授走南闯北,应邀到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讲学,在星海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 四川音乐学院等音乐院校办过潮筝讲座。
《筝韵问渡》的出版,对音乐院校古筝专业、音乐学专业的教师、学生、研习者,都有参考和借鉴的作用。到目前为止,古筝专业的从业人员,尤其是在诸多无学历、无文凭、无职称的“三无”业余筝人中,撰写出如此洋洋洒洒的鸿篇巨著者,为数不多,或仅是唯一?作为老朽筝人,在下自叹不如。
窃以为,目前筝坛,呈现两种发展模式:
一是以音乐院校为主体,筝乐技巧与筝曲创作日新月异、突飞猛进, 呈现大发展、大繁荣的美好局面;
二是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潮、豫、鲁、陕、闽等传统流派,均不同程度地呈现“复苏”景象。以潮州筝为例,它的存在,与当地语言、地方音乐等有密切关联。全国通行的普通话(四声)与潮州话(八声)的长期并存,是正常不过的人文生态现象,潮州筝乐亦然。
我在2024年4月6日参加河南流派古筝代表人物之一任清芝先生百周年诞辰纪念活动时,曾有拙撰《任清芝颂》献上。现摘录最后段第一稿原文如下:
华夏筝脉 叶茂根深 流派特色 异彩纷呈
豫鲁潮陕 雅葛伽闽 丰硕遗产 贵为宝珍
前辈授传 沥血呕心 后侪改创 手下留情
白驹过隙 光阴逝瞬 先贤榜样 德艺双馨
有感于小泽征尔在中央音乐学院聆听学生演奏民间艺人阿炳的《二泉映月》二胡原版时,零涕言说“此曲应该跪着听”(不是弦乐四重奏,也非他亲自指挥的交响乐),潮州筝乐中就有催人泪下的曲目,所幸尚未遭遇改创。期待有更多感人至深(如《秦桑曲》《望秦川》《黄鹂词》等) 直到能让人跪着听的筝乐问世。
以上乃一己之言、一孔之见。
陶渊明有诗曰:“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犹知二四谱、潮州筝之内蕴真谛,请细读《筝韵问渡》;
犹写毕业、职称论文而言之有物,请参考《筝韵问渡》 ……
当然,作为一名“纯业余”的作者,《筝韵问渡》中的不足与疏漏亦在所难免,各位读者见仁见智,中肯地指正批评,相信百坚兄会欣然接受。
耄耋筝人 梁毅夫
2024年7月15日于郑州
梁毅夫,1960年考入湖北艺术学院(现武汉音乐学院)民乐系,师从潮汕籍许守诚先生修古筝专业。
1965年本科毕业后分配至河南省戏曲学校(后改为河南省艺术学校,河南艺术职业学院)任教古筝等专业50多年,先后曾受聘于洛阳艺校,河南大学艺术附中等院校,始终耕耘在古筝教育一线。他为河南省及国内主要音乐院校,文艺团体培养和输送过众多的古筝人才。当今活跃于筝坛的演奏、教学乃至领导岗位的佼佼者中,常常见到曾受业于梁老先生者的身影。
梁毅夫先生曾任原北京古筝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楚天筝会名誉理事、曾受聘为河南大学艺术学院(艺术附中)教授。现任河南省音乐家协会古筝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
梁毅夫先生曾撰写、发表《建国以来河南流派创编筝曲概述》《壮志成半途 恨发过早苍——任清之先生的筝艺之路》《潮汕籍筝人——恩师许守诚先生记略》等论文,整理记谱任清之先生筝谱多首及大量河南戏曲曲目。
如今,年过杖国之年的梁老先生依然为河南古筝的传承与发展耕耘不辍,以深厚的学识为豫筝事业默默的奉献着……
自序——我的乐评路
我是业医43年的中医师,“三无”业余筝人(无学历、无文凭、无职称), 自嘲为“不务正业的筝痴”。1994年起,我在《秦筝》的主编周延甲教授的鼓励下向《秦筝》投稿,先后发表《高哲睿传略》《高哲睿 ·五律诗一首》《略谈秦筝的以韵补声》《活五调弹奏一得》等文章。这些文章是根据先父的生平传记和遗稿整理,我只是个二传手。
我走上乐评路始于1996年年末,幕后推手是星海音乐学院的饶宁新教授。其时,饶教授来信嘱我就古筝演奏速度至上的现象写篇文章,我很为难,犹豫再三,遂草拟《中国古筝现状思考》的短文。说实话,业余筝人评议筝坛敏感话题,我有点诚惶诚恐。意想不到的是,拙文竟在《秦筝》 1997年第1期发表,文中部分文字也得到修改润饰,用词遣字更加准确、到位。我深深感受到饶教授、周延甲主编和《秦筝》编辑部对业余作者的栽培与呵护。此后,我多次在《秦筝》杂志、《中国民乐》报发表筝乐文论。 2003年3月15日,蒙《中国民乐》报执行副总编张鸿玮先生的厚爱和推荐, 我荣幸地被聘为《中国民乐》报特约撰稿人。
我投入更多的精力研习音乐文献,关注筝乐文化现象,撰写、发表乐评。 论文《传统筝乐研究要走出“书斋”面向“田野”》《岭南筝派现象的梳 理与思考》分别获第三届、第五届中国音乐评论“学会奖”三等奖。论文《潮 筝活五调教学一得》《以韵补声刍议》《筝文四问——评〈中国古筝摇指 技法传承之研究〉》《知音良师益友——纪念曹正教授诞辰90周年》分别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中国音乐》2002年第2期、《中国音乐》2015年第3期、《人民音乐》2010年第12期。《潮州筝派传承、弘扬的梳理与思考》《承潮乐之根塑古琴的魂——听“南国琴乐荟”第三期〈太古弦诗〉古琴音乐会有感》《传统筝乐传承的梳理 与思考——写在〈曹正古筝传承作品纪念音乐会〉之际》分别发表在《中 国民乐》2018年第3期、第8期、第11期。先后在《音乐周报》“争鸣版” 发表《古筝的金属弦究竟始于何时?》(2014年10月29日)、 《被污染 的潮州筝乐》(2014年11月19日)、《传统筝乐如何走出困境?》(2015 年 1 2 月 8 日 ) 、 《错把“潮洲”当“潮州”》(2019年9月18日)。令 人欣慰的是,我的乐评对象陈安华教授、王英睿博士等专家以宽广的胸襟,包容不同学术观点和自由表达。
感恩饶宁新教授、周延甲教授、张鸿玮执行副总编、陈安华教授、王英睿博士!感恩乐评路上给予我勇气、信心的专家、学者和同人!我呼吸 到来自乐评路上的阵阵清风!
02.作者简介
高百坚
高百坚,1956年4月17日出生,中医师。潮州筝第四代传人,中国民族管弦乐会会员,中国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筝专业委员会荣誉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古筝学会员,广东省古筝学会荣誉会长,汕头市音乐家协会潮筝分会顾问,肇庆音乐学院客座教授。
幼承家学(乃父为已故古筝家、潮汕名老中医高哲睿),7岁学筝,8岁登台,13岁学医,17岁悬壶应诊。业医之余,积极从事筝乐活动,推广潮州筝。
曾应邀到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音乐院校、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艺术人才培训项目(广东地区筝乐演奏人才培养)授课。执编、出版《高哲睿潮筝遗稿》、筝乐文论集——《筝韵问渡》。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中国音乐》等报刊发表文论数十篇;论文获第三届、第五届中国音乐评论“学会奖”三等奖;创作曲《游子思归》2001年在中国古筝创作作品展示暨创作研讨论会被评为优秀作品;领衔主演在北京举行的“潮韵”——纪念高哲睿先生潮筝演奏会。
曾参加中国古筝艺术第四、五、六次学术交流会,任组委会会员。
《筝韵问渡》的出版,为潮筝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思考。高百坚老师也希望通过本书,与广大筝友分享他对传统筝乐艺术的理解与体会,共同推动潮筝艺术的繁荣发展。
购买咨询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评论0条评论
精彩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