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邱霁全新专辑《与琴》:筝声的七十二变

“与琴”——邱霁弹筝专辑封面


《与琴-邱霁弹筝》是中国著名筝演奏家邱霁的最新专辑,这张以中国文人音乐的代表——“古琴”音乐元素为种子的筝乐专辑无疑为筝开创了一条新的、以某种音乐理念为表达核心,而在实际表达手段上又极具现代音响意识,一条创新中的精神回归之路。


近三十年来,邱霁不断挖掘新的表达方式与技术手段。从最初学院派的炫技到世界音乐,从传统筝流派的风格性乐曲到当代小众的现代作品……,而《与琴》这张专辑与演奏者和“筝”的过往完全不同,以更加具有个人化的音乐理念将“技巧”、“乐器”的局限打破,是创作者在当下对中国文化的重思,对时间与音响的重构。


专辑源用了我们熟悉的曲名,而音乐却以陌生的姿态呈现,在仔细聆听中,我们能扑捉到音乐中对某一琴曲音乐元素的变形、萃取、扩充,或以更多的色彩与复杂的音响去重建在琴上本听不可闻的音声之变,或意犹未尽之意。大量看似随意实则严谨的表达都隐藏在演奏者对技巧的“无操作感”和对音乐的“无我”之中。专辑中作曲家沈叶题献给邱霁的新作《旅夜书怀》以18分钟的长度开创了筝独奏曲之最,这当然不是创作者的重点所在,但从另一个角度,这与当下的快速、短暂的刺激、宣泄是背道而驰的——这也正是《与琴》这张专辑出版的意义——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是筝、是琴,我们赞“幽兰”与“白雪”,实则,是追寻我们或已逐渐忘却的精神净土。


专辑制作阵容强大——著名制作人侯钧担纲制作人和音乐监制,古典音乐资深录制师沈援之先生为录音、混音,优秀青年录音师陈曦加盟录制团队,品风音乐制作出品、中国数字文化集团出版发行。 


“与琴”——邱霁弹筝专辑封底


自序:


与琴结缘,是在我弹筝七年之后。


彼时,18岁的我,筝的音量、音响可承载足够的激情,弹奏的快感、宣泄的表达与年轻的荷尔蒙一拍即合,筝不仅是我手上的乐器,还是我过剩、过量、过多情感释放的安全出口、隐秘通道。求新、求快、求多在院校越来越成为了潮流,已首演了不少新作品的我,新的曲目,新的繁复技巧使我在学院派中小有名气,虚荣心的满足是筝予我的另一福祉。


现在想想,三十年前,如果没有选择琴作为我的第二乐器,我将如何弹筝呢?


琴与筝不同,常有不明就里的人把二者搞混。琴的音量很小,并且,是一种刻意为之的小,这种刻意是不与他人分享,是在嘈杂、交织着各种音响,被强调“表演”音乐学院中的格格不入——以至于很长时间,国乐系并没有古琴专业,我的老师吴文光先生任教于音乐学系。


习琴,从识减字谱开始,弹琴者就进入了与五线谱、简谱……以及使用它们的其它所有乐器的不同世界——琴于山水自然、诗歌中寄情,与功名利禄隔绝,企图置身于中国三千年权利与生存博弈的同一时空的不同世界。 “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一音之后,吟、猱、绰、注的各种变化与其说是在已尽消失的余音中,不如说是在人的精神中得以完成。


一日,我身处旷野中,目之所及野草均被黄沙吞没,荒芜绵延数里。风从四面八方而来,而去,掠过筝弦,共振出离弦之响。顺着风声,我弹出一个音,声音飘到空中,随风变幻,空旷中声音得到了自由,无所阻挡,无所羁绊,余音变得很远、很长。我甚至无法分清这声响来自现实还是想象,在寂静与广袤中,在自然中,音有了生命,与风结伴,做了它自己,向天地间扩散……我想起1722年清代《五知斋琴谱》中所详尽介绍的五十多种古琴样式,一百五十多种指法和常用九十多种指法的雕版图,六十六种颤音的详细注释,“吟”十七个,“猱”十一个……这种无以伦比的精益求精是对自然的膜拜与复刻,是对所有世俗文化、狭小空间内企图说明、炫耀或取悦于他人的挣扎与排斥。我理解了琴,像是理解了一个人的所思,所想——如李白诗中所道:“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当声音逍遥在空中,无论你有没有听到,它已与自然同在。


今天,筝像一个宽厚的少年,它接纳了琴,如同接纳了同一时代寄生在它身上的浮夸、宣泄与刺激。与琴同行,筝想起了它的前世,那是华夏文明从自然中悟到的智慧——音乐从静默中开始,观心而行,与神相遇;力量因沉静而重、而大;听觉从声响中看到了自然——远处,整体得以呈现;近处,细节得以扩大;微观中线条、脉络、斑点架构成属于它们自己的,独立的美——这种智慧千年来同样映射在筝与琴上,“钟子授筝,伯牙同节。唱《葛天》之高韵,赞《幽兰》与《白雪》……”。


谨以此张专辑献给我的恩师邱大成先生,没有他,我不会与琴相遇。


“与琴”专辑现已发售!


购买链接


打开京东、天猫APP,
扫描下方二维码,

即可跳转至购买页面。
京东-星外星音像专营店


天猫-星外星音像专营


评论0条评论

    筝闻速递+关注

    中国古筝网新闻编辑

    TA发表的文章

    顶部